
活動介紹
由台北市政府青年局指導,期望透過循序漸進的親子共學課程,表達與累積萬華文化故事。
活動更連結#艋舺老字號,打造系列的創意手作體驗,總共藉由6+1堂手腦並用的必修課程,加深對在地的認識與認同,讓每一對家長孩子,都成為萬華老街的代言人。
【計畫目標】
🚩 親身感受人與文化之間的連結
🚩 了解並重視艋舺的環境與文化
🚩 學會解說技巧與手作技能
最後將實際安排四梯次(擇一出席)的親子導覽員帶路任務,結合實境解謎遊戲,為大眾提供導覽服務,讓更多人領略艋舺文化的底蘊與動人。我們期許:「未來,當你述說家鄉的故事時,充滿博學與驕傲,翻轉大家對萬華的印象。」進一步在生活實踐更多環境人文的永續行動。



特邀講師 吳讚軒
文化藝術工作者,國立政治大學法學碩士。現任台北市萬華區祭祀公業吳金精主事、二兩六豚饅文化館負責人、臺北市企業家菁英會特助、旅讀中國雜誌客座講師。 ‧地方經驗與歷史傳承 艋舺,這片土地對吳讚軒來說,不僅是生活的舞台,更是靈魂深處的歸屬。吳家祖先吳廷寶於乾隆43年(1778年)渡海來台,創立了船頭貿易行「吳源吉」,這一舉動讓吳家成為清代艋舺的代表家族,並且在這裡扎根九代。艋舺的街區紋理,訴說著這片土地上的歷史與人文風貌,彷彿每一塊磚瓦都在講述著過去的故事。 吳讚軒更於2017年與志同道合的夥伴們創立「艋舺文化工作室」,從最初的文史交流群發展成為文化活動的中心,進行無數次文化走讀、文化策展、街區再造和耆老訪談等活動,挖掘並分享著艋舺鮮為人知的文化故事,讓歷史與現代在此交織。 ‧專長與貢獻 吳讚軒專長於艋舺街區史、艋舺船頭行史、艋舺重要人物互動關係史以及閩南、嶺南文化的研究。他的作品經常見於《旅讀雜誌》和原鄉泉州相關議題的平臺,深入探究艋舺和原鄉泉州之各領域交流關係,為艋舺學和台北學貢獻良多。 ‧主要活動 1. 街區導覽:每年進行一百場西門與艋舺的導覽活動,帶領遊客穿越時光,感受街區的歷史脈動。 2. 社大課程:擔任萬華社區大學學年課程老師,啟發更多人了解和關心本土文化。 3. 街區經營:季度耆老訪談及分享會,讓歷史的聲音不被遺忘。 4. 街區活動:舉辦艋舺文化集章等活動,以新穎有趣的互動形式,讓更多人參與文化的傳承。 5. 街區串聯:規劃並轉型廟宇活動,如龍津宮二百年及真武殿百年活動,讓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中重新煥發光彩。 6. 街區研究:出版艋舺學研究書籍和文化研究案,為學術界提供寶貴的資料與見解。 7. 對外交流:參與原鄉文化研討交流與日本經驗交流,擴展國際視野,促進文化互動。




口語肢體表達 (一)
解說?導覽?有什麼不一樣?一場有意義的解說該具備那些條件?一位稱職的解說員該要具備什麼樣的知能?透過有趣的練習,認識多種口語表達的練習方式,以及學習如何運用聲音表情,以及開始摸索個人解說特色與風格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