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treasurehunter
青年LOGO(去).png

S__9330701_Background Removal.png

|艋舺老街|
小導覽員的散步地圖

2024年的暑假,我們首次舉辦在地親子共學課程,培育孩子成為艋舺文化特色的代言人,帶領民眾進行萬華導覽。我們將活動成果整理成散步地圖,分享不藏私的艋舺老街秘辛與美食!

Sphere on Spiral Stairs
萬華導覽地圖

散策路線

第1站
艋舺清水巖

艋舺清水祖師廟

供奉安溪人移民帶來的信仰-清水祖師,並且在艋舺發展出一個傳說:若有天災劇變即將帶來,神像鼻子便會掉落作為警告,因此又有「落鼻祖師」的尊稱。 過去因位在三邑人與同安人的集居處中央、頂交和下郊的交會帶,因此發生大規模械鬥時-俗稱頂下郊拚,廟宇遭毀。重建後的清水巖,從原先的三殿格局變成餘於兩殿,後殿未重建至今。現為市定古蹟。

阿婆冬粉

沿路美食
阿婆冬粉

小解說員的媽媽提到,這間冬粉在平日中午時段特別受在地老饕歡迎。老闆開業超過70年,喜歡台灣傳統老味道的你一定要找機會來嚐嚐!

艋舺教會

突發事件
祕密樓梯間

教會的管理大哥,會熱心地為大家補充深入的歷史故事,並且帶我們到後面神秘的樓梯間,欣賞掛著一幅幅的故去建築照,回顧當時美麗樣貌。

協興蛋行

沿路美食
協興蛋行

位在直興市場外側(康定路上)的協興蛋家,以契作方式合作全台雞場農家70年載,不只零售也是在地重要的蛋品供應商,時節限定的「蛋黃酥」一樣熱門,令人期待每年的中秋節!

P_20250517_143913_edited_edited.jpg

突發事件
市場的NPC

不時會捕獲市場的自治會會長桂香姊,若和她聊天,會介紹這些年來市場的改革與活動,更會熱心提供小小伴手禮給大家呢!

艋舺老街

第5站
艋舺圓環

西昌街和貴陽街的交叉口,是老艋舺發展的中心,也是「艋舺福德宮」過去坐落之處。以前土地公廟周圍有許多廟口小吃,一度發展成夜市,至今仍有幾家老店散步在周圍,等著大家去發掘哦。

朝北醫院

第6站
朝北醫院

李朝北醫師畢業於臺灣總督府醫學院後,在艋舺開設朝北醫院,與大稻埕的仁安醫院共為當時的著名醫院,因此有「北仁安南朝北」的說法。 小導覽員在這裡介紹其美麗的巴洛克建築細節,並藉由有獎徵答的方式和民眾互動!

Image by Nathan Dumlao

沿路美食
梅笑糧行

每個月通常只限定10、20、30號開門的咖啡廳,營業時間難得,是本次導覽顧問特別推薦的小店。老建築內的放鬆氛圍,適合午後輕鬆一下。

艋舺謝宅
LINE_ALBUM_0328_250331_1 (2)_edited.jpg

第8站
艋舺謝宅

來到旅途的終點-艋舺謝宅,原為開設船頭行、專營貨運生意的歐陽家祖厝,後來因財務問題,屋主賣給布匹致富的同窗好友謝溪圳,並要求未來不得拆屋賣地。 謝溪圳一度作為客棧經營,名為「星光旅社」。年老後,為信守承諾,決定捐贈給市政府,並列為市定古蹟,目前僅施作鋼棚架工程作為保護。

突發事件
後殿

小解說員與一般民眾,沿路挑戰實境解謎遊戲《台北第一街》,在清水巖的(後殿)空地,請求「水柱」大人的幫忙!

LINE_ALBUM_2025426_250428_9 (1)_edited.jpg

第2站
艋舺教會

馬偕牧師來台傳教行醫時,於艋舺建設的傳教所,歷經遷址與多次拆毀和重建。 教會裡面有壯觀的管風琴,不僅時常透過音樂帶領信眾親近上帝,還能錄製音樂專輯、或是舉辦音樂會,讓更多人體驗它的魅力。

艋舺教會

第3站
慈惠醫院

畢業於臺灣總督府醫學專門學校的王式玉醫師,在自宅創立慈惠醫院。而後受到日本政府徵召,前往南洋前線支援,不幸船隻遭美軍轟炸罹難,因此建築遭長期出租和閒置。 近年,其孫王培仲為了保存其文史價值,成功申請登錄為歷史建築,期望一步步讓老厝得以重生。王培仲也特別現身小小導覽員的活動,給予鼓勵與肯定!

慈惠醫院

第4站
直興市場

設於日治時代,當時名為「入船市場」,隱藏在民宅巷弄中,原為艋舺仕紳蔡彬淮家族的祖厝地。 木造的市場結構,曾因一場大火而消失,但人情味持續飄香,也致力和「萬華大鬧熱」等文化活動結合,吸引更多人走進老市場。

沿路美食
元味魚丸店&
海鱻味刺身壽司屋

香鹹的味噌與Q彈口感,元味剛出爐的甜不辣,讓家長和小朋友每次來都必買!晚上的市場內還有深夜壽司屋、用料新鮮,備受擁戴。

沿路美食
涼粉伯&
東石順蚵仔煎小吃店

60多年歷史的涼粉伯,從扁擔販售到店面,以地瓜粉打造「台式蕨餅」,沾上麵茶粉,古早味的甜食讓大家愛不釋手。老師也特別推介位在艋舺圓環的老店「東石順」海產粥哦~

突發事件
青山宮前的燈籠密碼

青山宮前的街道,舊稱為「蕃薯市接」,佇立著「台北第一街」的牌樓,高掛著美麗的彩色燈籠。當中案藏了實境解謎的密碼,大家能破解成功嗎?

第7站
艋舺福德宮

這可是艋舺最老的福德廟,主要供奉土地公和土地婆。原本坐落在艋舺圓環,後來因道路拓寬計畫,於是市政府將福德宮轉移至長沙公園現址。廟公伯伯很歡迎大家隨時來走走哦!

沿路美食
老濟安

完成旅途後,很適合到一旁的青草茶老店「老濟安」坐坐。內用環境如同茶坊,可以選擇想要身體調理的茶款,還有販售青草冰可以消暑一下!

直興市場
元味魚丸店
涼粉伯
青山宮
艋舺福德宮
老濟安
Stationary photo
3aa2471e-e50c-4d78-9bbe-8b9208a1f1d3.jpg

路線顧問 吳讚軒

文化藝術工作者,國立政治大學法學碩士。現任台北市萬華區祭祀公業吳金精主事、二兩六豚饅文化館負責人、臺北市企業家菁英會特助、旅讀中國雜誌客座講師。 ‧地方經驗與歷史傳承 艋舺,這片土地對吳讚軒來說,不僅是生活的舞台,更是靈魂深處的歸屬。吳家祖先吳廷寶於乾隆43年(1778年)渡海來台,創立了船頭貿易行「吳源吉」,這一舉動讓吳家成為清代艋舺的代表家族,並且在這裡扎根九代。艋舺的街區紋理,訴說著這片土地上的歷史與人文風貌,彷彿每一塊磚瓦都在講述著過去的故事。 吳讚軒更於2017年與志同道合的夥伴們創立「艋舺文化工作室」,從最初的文史交流群發展成為文化活動的中心,進行無數次文化走讀、文化策展、街區再造和耆老訪談等活動,挖掘並分享著艋舺鮮為人知的文化故事,讓歷史與現代在此交織。 ‧專長與貢獻 吳讚軒專長於艋舺街區史、艋舺船頭行史、艋舺重要人物互動關係史以及閩南、嶺南文化的研究。他的作品經常見於《旅讀雜誌》和原鄉泉州相關議題的平臺,深入探究艋舺和原鄉泉州之各領域交流關係,為艋舺學和台北學貢獻良多。 ‧主要活動 1. 街區導覽:每年進行一百場西門與艋舺的導覽活動,帶領遊客穿越時光,感受街區的歷史脈動。 2. 社大課程:擔任萬華社區大學學年課程老師,啟發更多人了解和關心本土文化。 3. 街區經營:季度耆老訪談及分享會,讓歷史的聲音不被遺忘。 4. 街區活動:舉辦艋舺文化集章等活動,以新穎有趣的互動形式,讓更多人參與文化的傳承。 5. 街區串聯:規劃並轉型廟宇活動,如龍津宮二百年及真武殿百年活動,讓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中重新煥發光彩。 6. 街區研究:出版艋舺學研究書籍和文化研究案,為學術界提供寶貴的資料與見解。 7. 對外交流:參與原鄉文化研討交流與日本經驗交流,擴展國際視野,促進文化互動。

​課程背景&花絮

葉圖案
小小導覽員培訓課程內容

口語肢體表達 (一)

解說?導覽?有什麼不一樣?一場有意義的解說該具備那些條件?一位稱職的解說員該要具備什麼樣的知能?透過有趣的練習,認識多種口語表達的練習方式,以及學習如何運用聲音表情,以及開始摸索個人解說特色與風格。

石膏繃帶肌理畫       

#慈惠醫院、朝北醫院

石膏繃帶原是肢體需固定時所使用的醫療用品,但因材質輕、柔軟、好塑型的特質,而成為美術創作的媒材。第二堂手作課會帶領學員運用「石膏繃帶」與輕黏土,搭配刮刀、畫筆與顏料,在有趣的親子創作中,一同完成以大自然為題的立體藝術作品。

(本堂課時間為15:30~17:30)

8/24
@莒光社宅

9/28
@青年社宅

解說技巧 (一)

這堂課會室內授課,吳讚軒老師將帶大家認識解說路線站點的整體發展脈絡,如何達人帶路走訪街區探尋地方故事,從中挖掘與個人的連結。

皮革手作-形塑小恐龍  

#協記藥鋪

傳統中醫藥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與不斷實踐形成的醫學之一。恐龍最早出現在2億3千萬年前,是最成功的動物群。第一堂手作課將帶領學員運用「皮革」形塑製作這跨越了地球歷史的生物,繪製與裁剪它的動物輪廓,並搭配上色技巧與皮革塑形,完成一隻隻生動立體的可愛小恐龍。

口語肢體表達 (二)

不同年齡、背景的聽眾,解說需求有什麼不一樣?知己知彼,在解說前,先了解你的受眾,適當的解說語言,可以為你的解說大加分喔!口語表達、聲音表情,再加上豐富有趣的肢體語言,創造個人解說特色與風格。

皮革手作-手染平安符袋

#艋舺福德宮

土地公又稱為福德正神,是台灣民間信仰中大家最常祭拜的神明之一。平安符袋如同香火袋可裝載護身符。第三堂手作課就會帶領學員使用「皮革」材料,以針線親手縫製,搭配手工染色與文字畫寫燙金完成,最後繋上平安結,隨身收納平安符,裝載信仰護佑、愛與祝福的信物。

(本堂課時間為15:30~17:30)

10/26
@莒光社宅

葉圖案

11/30
@莒光社宅

市場設計工作坊       

#直興市場

你常和家人一起逛市場嗎?你喜歡你家附近的市場嗎? 我們所在的萬華擁有許多市場,這些市場不僅提供新鮮蔬果肉品滿足居民的需求,也是街坊鄰居聚集和打發時間的好所在。透過在地文史走讀的導覽與介紹,讓參與者認識歷史悠久的直興市場,並透過觀察、討論、發想、設計、實作,打造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市場模型。

解說技巧 (二)

繼上一堂手作課程後,吳老師會帶大家實際前往戶外的艋舺老街,深入了解街區中,重點的解說點,以及它的在地故事,認識從古至今人民生活所形塑出的街區文化特色。

解說技巧 (三)

體驗完茶道美學後,吳老師一樣再次帶到戶外授課,實際帶領學員練習說故事的技巧,透過引導讓大家認識個人的特色與擅長之處,藉此學習並培養個人導覽魅力之技巧。

12/28
@莒光社宅

1/18
​2025
@艋舺老街

解說展演

前5堂所學小驗收!事前分配解說點任務,並自製或準備解說道具及教材,小組合作完成一條解說路線展演。

手作植物敲染香料

​(本堂手作調至6/28)

#老濟安

你仔細觀察過植物的顏色嗎?細細嗅聞他們的味道嗎?這次的活動將透過手作觸摸植物、用鼻子欣賞他們的芬芳,自己動手做一份獨一無二的香包。 

學生畫像

 2025 小解說員萬華帶路

2/15

已結束

3/29

已結束

4/26

已結束

5/17

已結束

2025小解說員導覽

6/28 期末回訓

@青年社宅

從團隊探索活動中進行年度課程成果回顧與自我反思,並設定下一年度階段任務目標與個人期許。

11.3期末.jpg
Stationary photo

​【結訓證書】

回顧活動成果之外,最後一天我們將頒發完訓證明。

從現在開始,你們已經正式為「尚在地ㄟ」帶路人囉!

bottom of page